这碗陕西家常饭,真的算“敷衍”吗?
陕西大姐给孙女做了一顿饭:剔骨翻炒的烤鸭、鸭骨炖的热汤、三个拳头大的韭菜炉包,还有摆盘的西瓜和番茄。原本孙女吃得香,却被儿媳嫌“太敷衍”——烤鸭像预制菜,炉包是冰箱囤的,没现炒热菜。
可我盯着这顿饭看了好久,突然想问:这样的家常饭,真的算“敷衍”吗?
陕西家常饭的“不敷衍”,藏在锅铲翻折的每一下里
你看那盘烤鸭,可不是直接拆袋端上桌。陈妈妈把鸭肉全剔下来,加蒜末、芹菜、干辣椒爆炒,膻味去了,油润度提了,热腾腾的比刚买时更下饭。剔剩的鸭骨头也没扔,炖汤时连骨头上的碎肉都吸饱了汤,喝一口鲜得直砸嘴。
陕西人做饭,最讲究“物尽其用”。就像关中的条子肉,带皮五花肉煮软蒸透,肥而不腻;陕北的烩菜,土豆、粉条、肉片一锅烩,热乎又顶饱。陈妈妈这顿,不正是陕西家常的“精髓”?烤鸭是买的,但加工的心思是自家的;炉包是囤的,但面发得暄软,韭菜鸡蛋馅调得鲜,三个下肚准保饱。
展开剩余71%家常菜的温度,比“精致”珍贵一万倍
儿媳嫌没现炒热菜,可她没看到:陈妈妈不是厨子,是帮忙带孙女的奶奶。她没义务每天变着花样做饭,却为了孙女爱吃,把烤鸭改刀翻炒,把炉包热得皮上起虎皮。这哪是“敷衍”?是怕孙女吃凉的,怕孙女没胃口,是把“孙女爱吃”四个字刻进了每道菜里。
陕西的家常饭,从来不是“摆盘精致”的代名词。就像杨凌蘸水面,面拉得宽如裤带,配一碗油泼辣子汤,蹲在门槛上吸溜着吃最香;像麻食,面揪成小卷煮进西红柿鸡蛋卤,酸溜溜的比任何大餐都顺口。这些饭不精致,可哪顿不是妈妈早起揉面、奶奶熬夜备菜的心意?
我们总在“挑刺”,却忘了看碗底的爱
陈翔宇回怼“不喜欢就自己做”,听着扎心,却戳中了多少家庭的痛处。老人帮忙带娃做饭,图的不是一句“做得好”,是“孩子吃得香”。可我们总盯着“烤鸭是不是预制的”“炉包是不是囤的”,却忘了看:孙女捧着汤碗喝得直舔嘴,啃炉包时眼睛亮得像星星。
我想起邻居张奶奶,总给孙子蒸槐花麦饭。孙子嫌“土”,说同学都吃汉堡。直到张奶奶走了,孙子才哭着说:“原来校门口的汉堡,哪有奶奶蒸的麦饭香?” 家常菜的“不完美”,恰恰是最珍贵的——因为那是老人弯着腰择菜的背影,是锅铲碰着碗沿的叮当响,是你说“好吃”时她眼里的光。
你记忆里的“不完美”家常饭,现在想起来是不是特别香?
现在的年轻人,总爱说“外卖不卫生”“预制菜没营养”,可我们有没有想过:父母帮我们带娃做饭时,他们的“不完美”里藏了多少爱?
陕西的秋天,奶奶会煮一锅玉米糁子,配一碟凉拌豆皮;冬天,妈妈会炖半锅铁锅羊肉,汤里泡着刚蒸的馍。这些饭可能没摆盘,可能有点咸,可能不是“现做”,可哪一顿不是他们揉着腰、擦着汗,变着法儿让我们吃得香?
如果是你,面对这样一碗“不完美”的家常饭,是会盯着“不够精致”的小毛病,还是会抱着碗说一声“奶奶,这饭真香”?
毕竟,这世上最珍贵的“美食”,从来不是餐厅的米其林,而是家里那碗带着温度的——“奶奶牌”烤鸭,“妈妈牌”炉包。
邮箱:admin@www.ppuip.com
发布于:贵州省富利证券-配资网平台-配资官网开户-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