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向星辰,志济天下——我心中的苏轼
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,冲刷着无数过往的痕迹,却总有一些人物,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,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,苏轼便是我最敬佩的那一颗。
他的一生,是在风雨中不断前行的一生。年少成名,“金榜题名”的荣耀曾让他意气风发,以为能在朝堂之上大展拳脚,实现“致君尧舜”的抱负。可命运却偏要给他出难题,乌台诗案的横祸,让他从云端跌落谷底,被贬黄州。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,没有朝堂的荣光,只有偏远之地的荒凉与失意。但他没有被击垮,在黄州的日子里,他躬耕东坡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,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每一件小事中。他酿美酒、做美食,“东坡肉”“东坡羹”流传至今;他夜游赤壁,写下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的千古绝唱,那磅礴的气势里,藏着他对人生起落的坦然与豁达。
展开剩余51%他的才情,是跨越时空的瑰宝。无论是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,苏轼都达到了当时的顶峰。他的诗题材广阔,风格清新豪健,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;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,打破了晚唐以来词坛的绮靡之风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道尽了对亲人的思念,也温暖了无数孤独的心灵;他的书法“丰腴跌宕,天真烂漫”,《寒食帖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,每一个字都透着他的真性情。
更让我敬佩的,是他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与“兼济天下”的情怀。无论被贬到何处,他始终心系百姓。在杭州,他主持修建苏堤,疏通西湖,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,至今“苏堤春晓”仍是西湖十景之一;在惠州,他推广农业技术,改善民生,写下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把贬谪之地当作了故乡;在儋州,他办学堂、兴教化,让蛮荒之地响起了读书声。他就像一颗种子,无论落到哪里,都能生根发芽,为当地带来生机与希望。
苏轼的一生,有过巅峰的辉煌,也有过低谷的黯淡,但他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,用才情书写人生,用行动温暖他人。他教会我们,无论生活给予怎样的风雨,都要保持一份豁达与从容;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要心怀家国,不忘初心。这样的苏轼,怎能不让人敬佩?他的精神,如同夜空中的星辰,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利证券-配资网平台-配资官网开户-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