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,同时增加细节和丰富描述,字数变化不会太大。
---
说到“烽火戏诸侯”,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周幽王多次点燃烽火,假装有敌军入侵,借此戏弄诸侯们,而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竟然只是为了逗他的爱妃褒姒一笑。
那么,为什么周幽王要用点燃烽火这种严重的方式,只为让褒姒笑一笑呢?关键在于褒姒的性格,她是一个典型的“冷美人”,平时很少露出笑容。
然而,褒姒天生丽质,拥有极为出众的容貌,绝非普通女子可比。她的美不仅是外表的华丽,更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。褒姒不喜欢阿谀奉承,身上既带着冰冷的气息,又融合了妩媚的魅力,那种冷艳难以抵挡,让人看一眼便心动不已,时时牵挂难以忘怀。
即使是身为天子的周幽王,也无法忽视褒姒的美丽,视而不见。自从他从诸侯国褒国“抢”回这位冷美人后,便对她宠爱有加,视若珍宝。
展开剩余88%尽管褒姒每天都摆出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样,周幽王却始终无法割舍她,反而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。褒姒进驻宗周镐京后,周幽王几乎不再去理会其他妃子,连正妻申后也被冷落在一旁。
周幽王对褒姒的宠爱甚至走到了废掉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的地步,改立褒姒为王后,立她所生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。从这些举动不难看出,褒姒当时在宫中确实是极具美貌和地位的女子。
不过,看着美人褒姒那副冰冷的神情,周幽王内心其实很不是滋味,他心里暗想:“如果褒姒能笑出来就好了!”
“褒姒不易发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于是,周幽王绞尽脑汁,想出各种办法逗褒姒开心,让她展露笑颜。但这位冷美人似乎天生不喜笑,无论幽王如何努力,她始终没有笑容,哪怕是一丝笑意。看到这里,周幽王既心酸又无奈。
然而有一次,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来援时,褒姒竟然笑了。
那天,褒姒和周幽王站在镐京城楼上,俯视着诸侯们慌乱地率兵奔赴救援,个个惊慌失措。看到这幅慌乱景象,平时冷艳的褒姒终于忍不住露出笑容。
诸侯们惊慌失措是因为周都镐京紧邻戎狄部落,烽火一旦点燃,意味着外敌入侵,情势紧急。但当诸侯兵马赶到城下,却发现并无敌军踪影,只感到尴尬和无措。
周幽王见到褒姒的笑容,心中喜出望外,毫不顾及那些一脸慌张的诸侯,将注意力全部转向了褒姒,二人谈笑风生。无奈诸侯们只能悻悻回国,而周幽王也因过度宠爱褒姒,最终断送了西周的江山。
不过,褒姒笑过之后,很快又恢复了她那冷若冰霜的模样。周幽王再三尝试,却依旧难以再次博得她一笑,令他愈发沮丧。
“幽王举烽火大鼓,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之,为数举烽火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周幽王终于想出另一个办法,再次点燃烽火,敲打战鼓,召集诸侯前来“救援”。诸侯兵马赶到时依然无敌,面露惊慌与失措,而褒姒看到这情景,果然再次大笑。
看到爱妃笑得开心,周幽王非但没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,反而坚定了用烽火戏诸侯的“好办法”。此后每当褒姒心情不好,周幽王便点燃烽火,敲响战鼓,召唤诸侯,戏弄天下以取悦爱妃。
虽然褒姒因此笑了,但周幽王反复玩弄烽火,逐渐使诸侯对他失去信任。召集救援的响应越来越少,最终再无人前来,而褒姒的笑容也不复存在。
然而,周幽王多次用烽火戏谑诸侯,带来的后果远不止此。随着烽火警报失去威信,西周的危机也悄然逼近。
公元前771年,申侯联络数个诸侯,并借助犬戎的兵力,率军包围周都镐京。
“申侯与缯、西夷犬戎攻幽王。幽王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危急关头,周幽王急忙点燃烽火,敲响战鼓,期待诸侯来救援,结果却无人响应。
这一次,周幽王点烽火绝非戏弄,而是迫切求助。但他之前的玩笑早已摧毁了他的信誉,诸侯不再相信他,甚至知情后也不愿出兵。
加之周幽王沉溺酒色,懈怠政事,失去了诸侯和百姓的支持,导致西周政局动荡。
“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,幽王以虢石父为卿,用事,国人皆怨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在民不聊生的局面下,周幽王反而重用贪婪巧言的姬鼓(虢石父)掌管国政,致使百姓怨声载道。
虢石父以巧言善谀取悦幽王,据说“烽火戏诸侯”的主意便出自他,得到了千金赏赐。
“幽王三年,王之后宫见褒姒而爱之,生子伯服。幽王嬖爱褒姒,竟废申后及太子,以褒姒为后,伯服为太子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此外,周幽王极度宠爱褒姒,废掉了原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,立褒姒为后,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。此举违背了宗法制度,激怒了申侯。
申侯因女儿申后和外孙姬宜臼被废,且听闻周幽王意图杀害他们,愈发不满。在虢石父怂恿下,周幽王甚至准备伐申,欲一举根除后患。
太子和申后得知风声,逃往申国,告知申侯。申侯虽不愿轻易发动战争,却被时局所迫,不得不联合诸侯与犬戎,发起进攻。
申国虽小,实力有限,难以单独抗衡周朝,但联合犬戎和诸侯后,实力大增,决定先发制人,包围镐京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包围,周幽王仓促点燃烽火,寄望诸侯救援。
但由于周幽王之前的所作所为,宗周百姓和诸侯都对他怨声载道,救援无望。
最终,周幽王守城军队被联军击溃,自己在骊山下被犬戎兵杀死,历时近三百年的西周走向终结。
镐京失守后,周幽王命虢石父率军突围,但虢石父虽善谀言,却不懂军事,只能硬着头皮迎战。
申侯见虢石父,怒斥他为祸国殃民之贼,犬戎将军孛丁应命斩杀虢石父。
联军攻破镐京,周幽王携褒姒、太子姬伯服和郑桓公等逃向郑国,却在骊山被追上。
经过激烈交战,多数护卫阵亡,其余逃散。周幽王仅剩褒姒和少数近侍陪同,终被犬戎兵当场斩杀。
“犬戎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周幽王死后,犬戎兵夺走太子姬伯服和褒姒,带走财宝洗劫一空后纵火焚城撤退。
诸侯这时才意识到镐京真有外敌入侵,急忙联合率军来援,但为时已晚。
随后申侯等诸侯在破败的宗周拥立原太子姬宜臼为王,即周平王。
据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,西周灭亡因周幽王先攻申国,后被申侯和犬戎联军击败,未见烽火戏诸侯故事的相关记载。
“平王立,东迁于雒邑,辟戎寇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周平王即位后,因镐京毁坏,且犬戎威胁不断,被迫东迁至洛邑(今洛阳),周平王在晋、卫、郑、秦诸国护送下迁都。
秦国因功被封为诸侯,宗周迁都洛邑后史称“东周”。
西周灭亡,宗周实力大减,周平王依靠郑武公和晋文侯支持勉强维持局面。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衰退,甚至要看诸侯大国脸色行事。
例如“周郑交质”事件,周平王与郑庄公互换质子以示保证,周王名存实亡。
随着周天子权力衰微,诸侯各自崛起,纷争不断,春秋争霸序幕拉开。
——文/历史紫陌阁
更多精彩历史内容,敬请期待。
感谢大家点赞、评论、关注,感谢支持!
配图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---
这样改写后,文章更加生动细致,也保持了原意和整体字数。需要我帮你调整哪里或者更口语化一点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富利证券-配资网平台-配资官网开户-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