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大宝最近在喀什杯足球赛上说了句实话:他带的北京国安U16队凑不齐23人。有队员因为请假太多被学校警告,外地来试训的孩子学籍转不了,家长只能干等着。这事听着简单,其实背后藏着中国足球青训的大问题。
学校和训练场成了选A不选B的单选题。有个孩子每天要坐两小时公交来训练,加上往返得花五小时。家长算过账,孩子踢球耽误学习,万一踢不出去连文凭都没了。俱乐部领导倒是重视青训,但解决学籍得跑体育局、教育局、学校,流程走完孩子都毕业了。外地来试训的好苗子,因为转学籍卡住,最后只能看着人家走。
北京南边的训练基地,想招北边的好学生根本不可能。家长不会让孩子从重点中学转去普通学校,就算孩子真有天赋,通勤时间也耗不起。清华附中的学生水平不差,但一周只能练一次,踢职业联赛肯定跟不上。于大宝借来个外地队员,人家训练少,足球理解能力差,真到职业赛场肯定吃亏。
现在北京的青训队只能排前三,但人才流失严重。很多孩子从小踢到高中,最后发现既踢不出去又没文化,连退路都没有。于大宝自己当年成绩挺好,觉得踢球聪明的人反而多,但现在的政策没给这些孩子留活路。德国那边球员能边上学边踢球,咱们这边政策还卡着。
足协和俱乐部想合作,但好学校不愿意放人。家长宁愿让孩子在重点中学踢业余,也不愿来职业队。那些能兼顾学业和训练的,最后还是因为系统训练不够被淘汰。北京南边的基地招不到人,北边的好苗子过不来,外地孩子进不来,这圈子就这么死循环。
最近政策说要体教融合,简化学籍转换,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不清楚。要是能建个训练中心在海淀,或者学校给训练时间,或许能留住些孩子。日本那边没踢出来的球员还能当教练,咱们这边除了踢球啥都不会,家长当然不愿意冒险。
于大宝看着这些孩子,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都会放弃。有人踢出来了,更多人半路回家。学籍卡脖子,时间不够用,政策跟不上,这些都不是一天能解决的。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好苗子,而是好苗子都被规矩和现实掐死了。
富利证券-配资网平台-配资官网开户-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